口腔联盟服务网

  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收藏本站
网站首页
我要买
管理咨询
我要加盟
我要做广告
求购留言
我要留言
疑难会诊
诊所范例
财务代管
    服务热线:13569151100         免费注册学校联盟
 如何发布产品? 如何购买产品? 如何加入诊所联盟? 如何进行免费网页注册? 个性网页如何定制? 收藏本站
   
爱牙护齿百问百答
"爱牙"电子画册
口腔商城
名医名店
口腔联盟
口腔论坛
口腔资讯
诊所设计欣赏
摄影欣赏
QQ酷图欣赏下载
人才招聘 10370 人)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口腔修复科
 
  口腔修复科    
 
方丝弓矫治技术在前牙损伤固定中的应用
【时间 2007年9月11日 16:21】
 【摘要】  目的  探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再植牙固定中的作用。方法  将方丝弓技术与牙弓夹板钢丝结扎术作对此研究。结果  方丝弓技术的总有效率为100%,牙弓夹板钢丝结扎术的总有效率为83.33%(P<0.05)。结论  方丝弓技术优于牙夹板钢丝结扎术。

    【关键词】  牙再植;方丝弓技术;牙弓夹板

    前牙松动脱落临床上一般采用牙弓夹板进行结扎固定,其操作繁琐,椅旁工作时间长,常易加重邻近牙龈及牙周组织的损伤。笔者应用方丝弓技术对外伤性松动或脱落牙进得固定,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。

    1  资料与方法nbsp; 一般资料  收集病例58例,男31例,女27例;年龄9~58岁;部分脱位38例,完全脱位20例。随机治疗组28例,对照组30例。所有病例有明确的外伤史,病程在24h之内,排除下列情况:(1)合并冠根析;(2)颌骨骨折及颅脑损伤;(3)严重牙髓及牙周疾患;(4)全身系统性疾病。

    1.2  治疗方法  明确诊断后常规处理患牙,清创缝合,患牙行手法复位,治疗组隔湿吹干后在牙面粘贴方丝弓托槽,以近远中各3、4牙做支抗牙,固定1~2个患牙,0.016英寸澳丝按牙弓形状弯制,弓丝结扎入槽。对照组行常规牙弓夹板固定。两组均固定6~8周,固定期间常规医嘱,并于2、4、6、8周及1年、5年复查X线牙片,观察牙槽及牙周组织愈合情况。

    1.3  疗效评判标准  (1)治愈:牙无松动,咀嚼功能正常,X线牙片未见根尖有透光明影及牙槽骨吸收,能行使功能5年以上;(2)好转:咀嚼功能基本正常,X线片示1年内牙根吸收小于2mm,治疗5年松动度小于I°;(3)失败:治疗后1年内患牙松动I°以上或脱落。以治愈和好转之和计算总有效率。

    2  结果

    观察5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统计,治愈:对照组14例,治疗组19例;好转:对照组11例,治疗组9例;失败:对照组5例,治疗组0例,总有效率:对照组83.33%,治疗组100%。

    3  讨论

    牙脱位的固定方法常有牙弓夹板固定法、金属丝结扎固定法及尼龙丝结扎固定法等[1]。但牙弓夹板固定时结扎线常对牙龈组织造成损伤,使病人产生无法耐受的疼痛。金属丝结扎法由于不能实现三维方向的固定,常导致患牙固定不牢,影响疗效。尼龙丝结扎粘接法由于需在尼龙丝外敷复合树脂形成牙周夹板,常导致固定区域牙龈的炎症反应。

   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再植牙固定方法是牙夹板钢丝栓结固定,通常为了取得最稳固的固定效果,要求将钢丝置于牙颈部,在收紧钢丝的过程中,会产生一个沿牙体长轴方向的楔力,使牙被挤出。而方丝弓矫治技术既具有固定牙段整体的阻力中心,又有等值的力效应[2],其优点在于:当脱位牙手法复位后,托槽置于唇面的临床牙冠中心,通过弓丝的连接,使再植牙与基牙的临床牙冠中心处于一条直线上,通过结扎固定,在三维方向上重建了再植牙的旋转中心阻力中心,使再植牙获得了良好的固定和一定的生理动度。临床应用中笔者还体会到对替牙期的前牙外伤,牙弓夹板钢丝栓结很难操作,并且固定效果亦不好,方丝弓技术适用于此类病人。

来源:口腔联盟
 
上一条:活动假牙患者需知
下一条:戴假牙后为什么会痛?
查看友情连接>> 翻译网站 上海保洁 深圳装修公司 天津防水补漏 康宝莱 广州体检中心
本站首页只接受PR值大于1的网站,其它站点放在内页请点此查看 友情链接处理QQ:86322590 请注明申请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>>>
关于本站 |联系我们 | 网站首页 | 口腔商城 | 口腔论坛 | 诊所联盟|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QQ服务群:老板群:26904911 沙龙群:83549843 牙科管理群:49057286 口内群:69544979
  kq111正畸群:59590904 修复群:83551580 小白兔、小白象、小精灵群:59742543
联系电话:13569151100 联系信箱:344794672@qq.com
招聘QQ:(只加应聘)1049171952 交流部QQ(只加医生):284948961 事业部QQ(只加老板):344794672
敬告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;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

技术支持:英群网络 豫ICP备2000128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