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上午9点半,天津市民丁颜巧阿姨来到天津市口腔医院,不是为了看病,而是为了给口腔医院的服务挑毛病。作为受聘于天津市口腔医院的社会监督员,半年多来她每周都要去医院走一走看一看,以便给医院提意见。
“隐身”监督 医护都不认识
据了解,以前口腔医院也曾聘请过社会监督员,他们有的是居委会主任、有的是派出所所长,可由于平时工作就很忙,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到医院来监督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口腔医院重新聘任了7名社会监督员,他们都是曾经在医院就诊过的患者,以前也曾给医院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。而且,这些监督员都已退休在家,时间比较充裕,可以经常到医院来。
为保证效果,口腔医院对这些监督员也提出了一些要求,包括每周必须来医院一次,到门诊各诊室候诊区、病房区域、医院院内,观察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、就诊流程是否通畅、就诊环境是否舒适、患者就诊是否有序、就诊中患者或家属的反映和意见及满意度等。为保证效果,除院领导之外,医院工作人员都不认识这些监督员。
该医院负责人表示,聘任这些监督员就是为了给医院挑毛病、找不足,而不是为了说好听的。如果监督员两次或两次以上没准时提供文字材料,就要取消社会监督员的身份,一年的任期内提不出意见下一年就不再聘任。同时,医院每季度也将给监督员一定的报酬,每半年还会进行一次工作状况考核评比,奖励其中的业绩突出者。
发现问题多数已整改
从半年来的运行情况看,这些监督员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。截至去年年底,他们已提出了193条建议。这些建议经过医院梳理后,最终形成了96条整改意见,医院采纳了其中的94条,问题涉及卫生死角25件、服务质量25件、环境整改20件、技术质量2件、优化流程2件等等。医院收到这些意见之后,会定期将监督员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要求整改。
一开始,监督员们提出的意见近三分之一都与医院卫生情况有关,经过与医院物业的沟通,对反复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解聘、处罚,现在医院的卫生情况有了很大好转。后来,监督员开始把目光从医院环境转移到服务上,比如护士专业技能有欠缺,输液找不到血管、抽血化验要抽三次才成功;刚动完手术的病人心里害怕,不知道怎样吃饭,医生对这些病人关心不够,应该有医生指导病人康复等。经过逐步的改进,目前监督员意见的总体整改落实率达到90%,监督员对整改情况也都给予了好评。
拿患者当客人 靠服务吸引患者
天津口腔医院副院长马健表示,有统计结果显示,该院门诊20%左右的病人流失,与患者对医院的服务不满意有关。目前,天津市内牙科诊所、口腔科、口腔医院加起来有大大小小300多所,而口腔科的常见病是镶牙、补牙,这些问题在一般诊所就能解决,所以在价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,市口腔医院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,吸引患者、留住患者。
今年,天津口腔医院的重要工作就是打造“星级服务”,先从拿患者当客人做起,从“由被动等候型”向“积极主动型、感动患者型”的服务模式转变。医院今年还成立了客户服务部,就像监督员提议的那样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指导,三个月的恢复期内医院都应该定期进行指导康复。再有,医院还要建立医护人员“无过失投诉”机制,只要患者有投诉,即便医护人员不认可也要公开批评,建立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