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门诊三年 |
|
【时间 2009年2月17日 21:51】 |
|
不知不觉中,我的门诊开了三年有余,三年里的变化,让人有点应接不暇。
从一开始的人稀房旧的工业小区,到现在的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段,从我一开始的简易治疗台涡轮机到我现在的电脑综合治疗椅,从我一开始的玻璃离子银汞合金到现在的3M流体纳米树脂,从一开始的简单胶托无缝管到现在的支架烤瓷,从一开始的患者的半信半疑到现在的老病号带给我的新病号,我知道我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,我知道,我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三年里,经历的太多太多,刚开始时,心里没底,本身这个并不是很大的小镇就有两个口腔门诊,不知道自己来了会不会打退堂鼓,不知道自己的技术会不会比他们的差很多,总之是一脸迷茫,以前的遐想瞬间就消失的无影踪了。不管怎么样,既然已经开始了,就要走到底,看看自己的分量到底有多重,看看自己的技术到底是什么程度,看看自己的价值能值几何。
处于基层,没有豪华的装修,只有简单整洁的摆设,没有预真空消毒炉,只有一个大压力锅和紫外线手机消毒器,没有大的宣传,只是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个病号,赢得回头率。处在基层,实在是有很多困难,尤其是材料和设备问题上,再者就是所服务的对象的消费水平和素质上,当然不是全部。不会的技术我可以学,没有的设备可以慢慢买来,没有的材料也可以慢慢上齐,但最难搞得掂的就是服务的对象。讨价还价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性,我只有慢慢解释,我们不打折不优惠,只有尽心尽力的给您做好每一颗牙,总之费尽口舌,既不使客源流失有的物美价廉,呵呵,压力好大!
开弓没有回头箭,既然接了第一个病号,就应该会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。。。要么不做,做就做好,这是核心所在,也是新门诊的生存之道吧,不然连开头都做不好,难道还指望患者给你“回报”吗?基层还是处在拔牙镶牙的思维上,有些残根或者基牙可以修复,但患者往往是拔掉后镶个全口更省事云云。于是,开展“新”技术,龋坏不严重的残根做好治疗后可以做桩冠,基牙好的可以做活动局部修复,于是,患者又互相串走告访,我的牙没有拔修复好了,比以前的那个假牙更舒服更美观云云。于是,我的客流量长了一大截。这在基层看来就是一项新技术。
没有好的设备,在病源稳定的前提下,我把我第一年所得的全部收入都买了新设备,大大方便了我的同时,也使门诊的形象有了一个大的提高。慢慢的,我又把烤瓷冠,支架修复慢慢融入其中,于是,原来的“大金牙”不见了,换成了与自己同邻牙一样的烤瓷牙,原来笨重的胶托换成了舒适的支架,患者奔走相告,我的客流量又涨了一截。
其他的门诊也纷纷效仿,虽然我的病源流失的不是很多,但还是多少会受其影响,当时的情况有两种可以扼制,开个更大的门诊上上档次,或是做个精品店。我选择了后者。我看中的更是单个患者所给我带来的效应。有时病号多时,我就告知患者,如果愿意在我处治牙的话我可以电话联系您,因为每天干多少活就是一定的了,患者可能等得不耐烦,大多数都能配合,有的嫌麻烦去了别的口腔门诊,嫌做的不好又让我给他做的,我会把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费用一起告诉他,毕竟短时间之内看一样病花两次钱谁都不愿意。完成后,患者问我,我为什么做的和他不一样呢?我笑笑!话多必有失!
现在门诊的设备材料都很齐全,准备过段时间买三次预真空消毒炉。只要我们真心付出,真诚面对,一切都会好的。有时我去集市买东西,好多在我门诊治牙的患者都会笑着打招呼,我会和他们交流一下,让他们提一下对门诊意见,以待更好的提高。
只要认真面对,一切都是好的开始。 |